第一福
{孝養父母 奉事師長 慈心不殺 修十善業}
 
(孝親 尊師 慈心 十善)
孝敬為基礎
[身三善]
不殺生 不偷盜 不邪淫
[口四善]
不妄語:不騙人
不兩舌:不挑撥是非
不綺語:不花言巧語
不惡口:說話不粗魯
[意三善]
不貪:貪愛
不瞋:瞋恚心
不痴:愚痴
 
 
第二福
{受持三歸 具足眾戒 不犯威儀}
 
[三歸]:回頭依靠佛法僧
歸依佛:佛是自性覺 , 覺而不迷
歸依法:法是自性的正知正見 , 正而不邪
歸依僧:僧是自性清靜  , 六根清淨 一塵不染 , 淨而不染
持戒就是守法
[威儀]:即是禮節和禮貌
守法又懂禮才能受到大眾歡迎
 
 
第三福
{發菩提心 深信因果 讀頌大乘 勸進行者}
 
[菩提]是梵語 意思是覺 真正覺悟了
真正覺悟六道輪迴是很苦的 很不自在的
現前的問題 , 將來的問題 , 自身的問題 , 家庭的問題 , 事業的問題 , 社會的問題 , 乃至於將來死後的世界的問題 都可解決
如此 覺悟之後 才叫 發菩提心
真正覺悟 才有出離輪迴的希望
 
因果在此不是指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的因果
念佛是因 成佛是果
念阿彌陀佛 心裡這句佛號不能丟掉 真正做到不懷疑 , 不間斷 , 不夾雜 , 沒有一個不成功的 這叫深信因果
 
[讀頌大乘] 佛云眾生有二障 :
煩惱障 , 執著發展成煩惱障
所知障 , 妄想發展成所知障
 
華嚴經 : [ 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,  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]
讀經的目的在於 破除二障 恢復心地清靜
清淨心 真誠心 恭敬心 慈悲心 來持名號 這句名號才有感應
 
無量經云:
[ 假令供養恆沙聖 , 不如堅勇求正覺 ]
說明自度求往生重要 自己要有往生的把握 才可以發心廣度眾生 往生沒把握則多唸佛要緊 渡眾生要有緣分與能力
若往生沒把握 弘法利生的事情少做 否則會耽誤往生 ~> 我想這句話應是無法放下 割捨 有生之年的感情=有多少人做得到?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朱 倍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